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黑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国家发改委吴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与经验

2019/10/8 6:57:25发布255次查看
砥砺奋进 铸就农业农村辉煌成就
继往开来 谱写乡村振兴壮丽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与经验
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 吴 晓
70年光阴荏苒,70年波澜壮阔。回顾历史,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铸就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正在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在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探索发展改革之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三农”战线广大干部、科技人员、企业家和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探索,锐意改革,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农业农村发展改革道路。
开展土地改革,建立集体经济制度。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土地改革法(草案)》,标志着土地改革全面展开,昔日无地的广大贫苦农民从此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全国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央政府颁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农业生产合作社蓬勃发展,形成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经营格局,初步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为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包干保证书”红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取消统购统销的农产品购销体制,工农产品价格关系得到调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剩余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运而生,小城镇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城乡经济格局,拓宽了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强农惠农富农。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三农”政策实现重大转变,实行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略。全面取消农业税,在中国历史上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印发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逐步建立健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改革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事业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促进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铸就辉煌发展成就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村民生全面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量由建国初期的2千多亿斤提高到目前的1.3万亿斤,2012年以来已连续7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占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棉花、油料、糖料产量分别比1949年增长12.7倍、12.4倍、41.1倍,肉蛋奶果菜茶及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应丰富,实现了由供给短缺、品种单一向供给充足、种类繁多的转变,食不果腹、凭票供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人民群众衣食无忧,正在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2亿亩,占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初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以上。农业机械化突飞猛进,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快速发展,规模化经营面积占实际耕种面积的比重达到30%以上,形成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动小农户发展的格局。
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竞相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提升、供应链不断完善。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2∶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0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4,617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40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降至2.69:1,农民生活由身无分文、温饱不足迈向总体小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如愿盖房、买车、旅游。农民收入来源渠道日趋广泛,由单一的种养收益为主向多元化收入方式转变,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达到41%、36.7%、2.3%、20%。
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政策制度保障逐步健全。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得到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深化,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有序推进,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得到落实和保障,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适度放活。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农业补贴制度逐步健全,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得到巩固完善。
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畜牧大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开,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大幅提高。土壤污染管理与修复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不断扩大。渔业资源养护进一步强化,禁渔休渔制度有效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加快构建。全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高到目前的22.96%,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逐年增加,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下降到10.4%,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国绝大部分村庄实现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和宽带。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普结果显示,47.7%的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整合并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序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历史经验弥足珍贵
回顾过去,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70年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梳理总结,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发扬。
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坚持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业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坚持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实行村民自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始终注意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党在农业农村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掌舵引航、指引方向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践行乡村振兴使命
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展望未来,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为稳住经济社会大局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
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向农业农村倾斜,着力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定不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不懈抓紧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健全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保持各项支农政策力度只增不减,继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要求,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加快形成与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格局,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稳定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巩固和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把低质、低效和不对路的品种调减下去,把紧缺、专用、优质、绿色品种的生产增加上来。加快发展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现代乡村产业,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走高质量、特色化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子。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农村民生福祉。加强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保领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倾斜。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规划、政策、投入、项目等同城化管理。深入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家园。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来 源:新三农
编 辑:张晓敏
审 核:史忠辉
投稿邮箱:zysnwxx@126.com
就可以关注我们啦
我就知道你“在看”

黑河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